包容性增长:经济全球化的“中国方案”
国际金融危机过去数年,世界经济仍未走出阴影。近年,“黑天鹅”频现让市场焦虑进一步升温。当前,各国都在寻求经济转型升级契机。作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,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将“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”作为主要议题,而在6月27日的论坛开幕式上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更在特别致辞中更提出,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,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平稳发展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包容性不断增强。他认为,推动包容性增长能够实现比较平衡的发展,反之就会导致部分劳动力和资源闲置,而实现包容性增长,就是增强社会公平性和发展普惠性,就是实现可持续增长。至此,一个以“包容性增长”为关键的“中国版”经济全球化方案浮出水面。
当今世界,全球化面临新的艰难险阻,经济不确定性加大,各国都急于寻求一个更可持续的发展方案。站在关乎未来经济走势的十字路口上,李克强直言,纵观世界历史,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大跃升、人类文明大进步。这一轮工业革命,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孕育兴起的,它的速度、广度、深度前所未有,也为各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无限的机遇。但是如果举措不当,那么也会在增长当中带来包容性不足问题。
而夏季达沃斯联席主席、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进一步解释称,包容性增长的核心体现两方面,一是要让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与协调,二是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。
“与以往的工业革命相比,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,具有更大的可能性。”不过,李克强也指出,当今时代,推动包容性增长,必须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。因为经济全球化极大促进了商品、资本、人员流动,使生产者有了更大的市场,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。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,现在消费者可以从世界各地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,如果没有全球化,没有开放,这是不可想象的。而且世界各国也都从中受益。
虽然“包容性增长”是2007年由亚洲开发银行首次提出的,但近年来,这一关键词已经根植到中国政府出台的各种对内、对外政策,以及向世界推行的发展观念之中了。在致辞中,李克强更将我们称为“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”。“我们深入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大趋势,抓住全球化潮流不断地扩大开放,在发展战略上体现包容,在体制机制上保障包容,在政策举措上促进包容,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包容性增长之路。”李克强表示。
而且,实际上,中国也确实在以实际行动证明着上述理念。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、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正搭建起促进全球包容性增长的平台,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理念也为世界和平发展、共同繁荣开启了新的思路,且日益深入人心。专家表示,中国的可贵之处在于,面对困难与挑战,不是怨天尤人,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,让和平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阐述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时,李克强反复提及了它与就业的关系。确保就业一直被视为包容性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,但实际上,适应社会变革的就业,反过来也能成为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。在致辞中,李克强也提出:“我们坚持把就业置于发展优先位置,因为就业是包容性增长的根本,没有比较充分的就业就谈不上包容性增长,增加收入、创造社会财富就成为无本之木。”
“所以我们把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关键指标放在就业上,我们提出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。我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,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扩大就业,创造就业岗位,而且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个人稳定就业。”李克强介绍,过去几年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,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%左右,这四年来新增城镇就业5000多万人,所以有与世界经济论坛相关的国际权威机构,在进行多项经济指标评估当中,把中国的就业表现列在世界各国的第一位。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中国的人口是世界第一,但是我们的确在就业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。
李克强直言,对于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,能够保持比较充分的就业,这本身就是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内容。就业的渠道要开辟,就业的岗位要增加,就必须扩大全社会创业创新的参与度,人人参与、人人尽力、人人享有,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,也是当代中国创业创新特征。